
"文化共享工程"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公眾享用的文化工程。它開辟了一個不受地域、時空限制的嶄新的文化傳播渠道,這對于迅速扭轉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信息匱乏和經濟、文化落后的狀況將起到顯著的作用。其內容覆蓋到各個生活領域,包括:共享工程少年版、共享工程農村版、共享工程社區版、共享工程企業版等!巴七M文化共享工程”成為實施“十一五規劃”、建設“百縣千鄉”宣傳文化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基層示范點的兩個層面、一個共同目標。"共享工程"將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淀的各種類型的文化信息資源精華以及貼近大眾生活的現代社會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與整合;建成互聯網上的中華文化信息中心和網絡中心,并通過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部分地(市)、縣(市)以及部分鄉鎮、街道(社區)的文化信息資源網絡傳輸系統,實現優秀文化信息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
根據2006年7月文化部頒布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十一五”規劃發展綱要》、《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意見》(文社圖發〔2007〕14號)要求和文化部、財政部的統一部署,我市從2006年7月開始啟動了我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以下簡稱文化共享工程)。
我市共需建設市分中心1個,市分中心少兒部1個,區縣支中心40個,鄉鎮基層服務點915個,村級基層服務點8967個。截至2009年12月底,已建成重慶市分中心,市分中心少兒部,40個區縣支中心,鄉鎮基層服務點321個,村級基層服務點6995個。重慶市儲藏資源達30.62TB,其中儲藏國家中心資源12TB、外購數字資源15TB、自建地方特色資源3.62TB。與此同時,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平臺建成了萬州區、涪陵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永川區、南川區、開縣、巫山縣10個國家數字圖書館縣級館。2006年以來,全市累計培訓3000余人次;服務1000萬余人次;累計投入11224.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6334.6萬元,市級財政投入3662.4萬元,區縣財政投入1227.2萬元。我市已實現市級、區縣100%,鄉鎮35%,村78%的覆蓋。黔江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萬盛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雙橋區、綦江縣、璧山縣、梁平縣、豐都縣、武隆縣、忠縣、云陽縣、巫溪縣24個區縣村基層服務點實現全覆蓋。重慶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設走在了西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