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展差距
“十二五”時期碩果累累、成績斐然,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社會發展環境的變化、信息技術的進步、群眾日益成長的文化需求給圖書館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我區圖書館目前存在著運行經費不足、資源建設滯后、人才缺乏等問題,這些問題和困難制約了我區圖書館事業的科學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1館藏資源不夠豐富,特別是數字資源的購買與建設滯后
近幾年來,區圖書館現有館藏紙質文獻不足,特別是數字資源的購買力度不足。
2.圖書館數量少
黔江區目前只有1個公共圖書館,無法滿足廣大基層群眾的閱讀需求。各鄉鎮街道基層群眾來圖書館看書、借書、還書等存在諸多不便。
3.閱讀推廣力度不夠
一是缺乏長效作用機制。區圖書館實施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舉措,但多是短期性、節日性和運動型,缺乏科學發展和持續性的長效機制。二是特殊群體推廣較少。目前的推廣活動主要針對的是一般群體,留守老人、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推廣活動較少。
4.人才結構不合理
1. 信息時代的高度發展對圖書館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圖書館要有相關學科人才,特別是新興學科(計算機、網絡)等專業人才,現專業人才嚴重不足。
2.目前圖書館大學生職工在不斷增加,但大多有“一專之長”,但無“多能之技”,圖書館亟需引進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堅持“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服務宗旨,秉承“公平、免費、無障礙”的辦館理念,按照公共圖書館服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能力,努力推進圖書館工作實現新跨越,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圖書館基礎設施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文獻資源建設,特別是數字資源建設更加豐富;全民閱讀活動更加豐富;全區圖書館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文化人才建設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渝東南地區公共圖書館的中心館。
四、主要任務
(一)做好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在全區30個鄉鎮(街道)選址建設圖書館分館,構建“區圖書館總館——鄉鎮(街道)分館”的服務網絡,擴大圖書館服務的輻射面和影響力。所有分館(固定服務點)面向所有市民開放,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借閱服務納入圖書館一卡通系統,實行一卡通借閱,建立總館與分館之間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通借通還的圖書借閱機制。
(二)建設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手機圖書館。為突破圖書館現行服務時間、服務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將圖書館豐富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全面推送到社區、街道,有效滿足廣大市民的閱讀需求,提高圖書資源利用率,計劃選址建設24小時自助圖書館,真正實現無人自助可借閱,24小時不打烊。提升手機圖書館服務功能,方便讀者利用移動設備利用圖書館資源。
(三)多種途徑豐富館藏資源。通過購買、積極爭取社會捐獻等方式,結合本地實際需要、文獻采訪方針和館藏文獻資源結構占比,增加館藏圖書數量,提高館藏圖書質量,為圖書館資源建設添磚添瓦;加強數字圖書館資源聯建,推進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加強數字資源建設,適時調整紙質文獻和數字資源的采購結構,在資源購置經費增長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數字資源采購經費占資源購置總經費的比例。
(四)提高圖書館信息化技術應用。以數字圖書館建設為基礎,全力推進圖書館智能化建設,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購置智能終端,專設高清數字閱讀體驗區,整合了黔江區圖書館館藏書目查詢、手機圖書館網頁版、本館地方文獻數字資源庫,全面提高圖書館應用新信息化技術的水平和能力。推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打造智慧圖書館體驗館。通過智慧圖書館體驗館,面向大眾展示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動圖書館傳統服務轉型。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全員培訓的長效投入機制,結合事業發展要求,加強針對全館職工的業務培訓,著重加強圖書館專業、管理專業、計算機專業、外語專業、古籍整理專業、重點文化工程等重點業務培訓,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并鼓勵和支持員工利用各種渠道參加各類學歷教育。
(六)加強閱讀推廣,推進全民閱讀。結合重要節日或社會熱點,開展讀書報告會、讀書節、讀書月等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每年至少開展1次以上大型系列讀書活動,積極營造全民閱讀社會氛圍。
(七)加強地方文獻研究。
1.完善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努力建成各類型、多載體的地方文獻系統,基本建成地方文獻采購、征集、呈繳、交換、復制、數字化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地方文獻建設機制。
2.依托館藏地方文獻資源,積極開展地方文獻的整理、挖掘、研究和開發,提高地方文獻揭示的深度加強地方文獻建設工作。通過采訪、征集、復制、呈繳、贈送等各種途徑,保證黔江區地方文獻入藏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繼續推進黔江民族民間地方文獻的數字轉換工程,不斷充實地方文獻數字資源庫建設;
地址:重慶市黔江區舟白街道職教基地(正舟大橋旁)
電話:023-79222438/79850325 郵編:409000
郵箱:cqqjtsg@126.com 微信公眾號:qj79222438
讀者卡辦理:79850319 圖書借還:79850339
黔江移動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