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黔江區(qū)圖書館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黔江區(qū)圖書館實現新跨越的戰(zhàn)略機遇期?茖W制定并實施好黔江區(qū)圖書館“十三五”規(guī)劃,對于提升黔江區(qū)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水平,保障我區(qū)公眾的基本公共文化權益,推進我區(qū)公共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區(qū)圖書館發(fā)展需要,特編制《黔江區(qū)圖書館“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
一、發(fā)展基礎與發(fā)展差距
(一)發(fā)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黔江區(qū)圖書館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委的戰(zhàn)略部署,圖書館事業(yè)實現了跨越發(fā)展。
1.免費開放工作效果顯著。
區(qū)圖書館認真貫徹落實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和市、區(qū)免費開放文件要求,執(zhí)行免費開放服務承諾,免費開放建筑面積達10000平方米以上,免費開放電腦近100臺,每天錯時開放2.5小時,每周開放時間達70個小時以上,免費開放空間19個,著重向讀者免費提供書刊借閱、報刊閱覽、少兒借閱、殘障閱覽、老年閱覽、自修閱覽、報告培訓、數字閱讀、無線網絡接入服務、政府公開信息服務等10項服務。年均接待讀者36萬人次,文獻年外借冊次達15萬冊次以上。
一是免費開放圖書館借閱室、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視聽閱覽室、職教和旅游專題閱覽室、少兒閱覽室、殘障閱覽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二是免費開放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黔江移動圖書館、電子期刊網等數字文化信息服務平臺;三是免費提供館內Wifi無線服務、書報刊借閱服務、學術研討服務、信息咨詢參考服務、館際互借服務、公共文化資源配送和流動服務等服務項目;四是免費提供辦證、驗證、存包、飲用水等輔助性服務。五是免費開設書法、音樂、攝影、文學、書畫、圖書編輯、民族文化知識等培訓班。六是開展攝影、色彩形象、國學經典、公務禮儀、音樂、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識講座。七是舉辦了攝影、美術、公共文化等展覽。八是正式投用黔江移動圖書館、黔江圖書館微信公共平臺。
2.全民閱讀工作深入推進。
區(qū)圖書館積極開展全民閱讀工作。“十二五”期間年均舉辦全民閱讀活動50余場,內容豐富多樣,涉及圖書閱覽、名家講座、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知識競賽、親子活動、燈謎會、圖書贈送等方面,服務對象上至耄耋老者,下至低幼兒童,累計服務10余萬人次。
2011年,舉辦“讀經典'圖書漂流瓶'公益性全民閱讀活動”,向社會投放價值10萬元的5000冊圖書,簽約了17家圖書外借點,開展為期10天的 “老百姓買書,圖書館買單”活動;2012年,向我區(qū)農民工子女相對集中的育才小學捐贈2000冊少兒圖書,援建了1所留守兒童愛心書屋,另在冊山小學、舟白中學、阿蓬江中學、高坪村小等中小學設立愛心書屋。2013年,“圖書漂流瓶”活動共投漂5700冊各類圖書,價值約20萬元;“流動閱覽室” 提供閱讀、咨詢、辦理讀者卡等服務,特別推出了“黔江地方文獻閱讀體驗” 活動,深受廣大市民歡迎。2014年,組織了愛心圖書傳遞活動,向酉陽縣桃花源小學等學校圖書館傳遞愛心圖書1000余冊;組織名家講座20余場,邀請北京、福建、上海等地著名學者來黔舉辦攝影、新聞、文化類講座。2015年,特邀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于德水老師,第52屆荷賽獎、第十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李潔軍老師來黔作攝影講座,吸引了周邊區(qū)縣甚至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愛好者參加。
3.文獻資源建設不斷豐富。
區(qū)圖書館始終堅持以資源建設為重心,不斷豐富館藏資源。2011年完成地方文獻資料重新分類、編排、貼書標、上架等工作,結束了我區(qū)地方文獻沒有編目、沒有電子書目的歷史,另投入近兩萬元購置文獻資源,擴充地方文獻藏量。2012年一是分批適時有針對性購買采編上架各類圖書60余萬元;二是11月5日至11日精心組織開展了“你要讀,我就訂”讀者最喜愛報刊雜志名稱征集活動。共征訂到價值3萬余元182種各類報紙雜志,其中少兒報刊14種。三是適時更新了450種電子期刊,新增數字資源2T;四是通過走訪征集、網絡購買等多種方式,廣泛征集各種地方文獻資料,初步形成武陵山地區(qū)地方文獻和武陵山地區(qū)少數民族文獻資源中心;五是啟動了黔江民族民間地方文獻的數字轉換工程。2014年編輯了6部二次文獻:一是由黔江圖書館地方文獻特藏室、古籍特藏室(區(qū)古籍保護中心)提供編輯,區(qū)史志辦協助,1月份由廣陵書社出版發(fā)行了《黔江清代四志》;二是首部《黔江圖書館志》和黔江民族文化知識讀本《走進黔江》也在上半年出版;三是區(qū)圖書館積極協助區(qū)內各單位進行二次文獻上架,上半年協助城投集團編輯出版了《城投十年》紀念文獻、協助小南海鎮(zhèn)政府編輯完成了匯報文獻《小南海》、協助區(qū)投資促進辦編輯完成了招商文獻《投資黔江》等。
4.古籍普查建設成果豐碩。
2011年首次將古籍信息制成電子書目并上傳給了市古籍保護中心。同時區(qū)圖書館被市文廣局列入《中華古籍總目.重慶卷》第一批編目出版單位。2012年,一是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方針,做了三、四級古籍普查工作,適時征集民間古籍和民間古籍,開展了古籍托管和鑒定工作,接受托管私人珍貴古籍55冊;二是經選送申報,新增3種珍貴古籍入選第二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錄》,特別是館藏傣文古籍《尖達塔度》名列第四批國家級珍貴古籍名錄。這是渝東南地區(qū)進入國家名錄的第一部,實現了零的突破。(至此現已有10種館藏明、清珍貴古籍入選《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錄》。2013年及完成黔江區(qū)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對館藏4000冊古籍進行了普查,建立了普查檔案和國有可移動文物名錄。2014年,完成了第三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錄》申報工作,共13種古籍成功入選為珍貴古籍,成為國家圖書館出版的中國珍貴古籍圖集重慶市唯一入選單位,開展編輯準備館藏重要文獻《范長生文集》、《疊岫樓詩草》、《張九章文集》等的重修、再版準備工作和民間文獻的清理工作。2015年征集了《四大奇書第一種五十一卷》(又名《金批第一才子書》,世稱毛本《三國志演義》)和《程氏支譜》兩部古籍;安排職工參加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第十九期全國古籍修復技術培訓班,培養(yǎng)古籍修復工作人才。
地址:重慶市黔江區(qū)舟白街道職教基地(正舟大橋旁)
電話:023-79222438/79850325 郵編:409000
郵箱:cqqjtsg@126.com 微信公眾號:qj79222438
讀者卡辦理:79850319 圖書借還:79850339
黔江移動圖書館